今天你规划了么?
从高中到大学,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。离开了高考的指挥棒,很多新生会觉得,进入大学之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。他们会问:这个专业真的是我感兴趣的吗?学这个专业我将来能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?我毕业以后可能会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?会成为什么样的人?面对众多职业选择,如何做出自己的职业抉择?当做出了职业抉择,如何到达职业目的地?回答这些关于你未来职业的问题的最好答案,就是从现在起制定出你自己的职业规划。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你一步一步接近并达成职业目标。
初入大学,学习是重中之重;宜早作准备,认识自己并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。年轻的大学生们,到底是专升本?是就业?还是出国?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,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,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,制定了合理的职业规划,你才会更容易取得职业的最终成功。
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,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!
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时期:
1、大学一年级:收集信息、探索职业选择。
学业方面:选择专业前了解专业信息,了解就业方向。和辅导员计划学习课程,取得一个好的学业成绩,在辅导员的指导下,写好自已的职业规划手册。
择业方面:做好自我评估。对自己的职业兴趣、性格、技能以及组织管理、协调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,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。自我分析要客观、冷静,不能以点代面,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,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,才能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。通过测试和问卷,了解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;和高年级学生或系里了解不同的专业和相关的职业;学习写简历,寻找暑期实习。
社会活动方面:参加协会或俱乐部活动;休闲时间,和朋友在一起。
2、大学二年级:获取经验。
学业方面:选择学习其他专业,拓展职业选择;加强计算机使用能力。
择业方面:确定兴趣、目标和价值观;准备升本或工作,留意各类讲座;准备校园招聘;参加实习就业招聘会
3、大学三年级:做出决定。
择业方面:分析总结三年来获得的经历,确认强项和技能,以及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;更新简历,参加就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培训;实际练习应聘技巧,并进行模拟录像面试;与亲朋好友和老师建立关系,抓住就业机会;参加校园招聘,同时留意校外招聘信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要避免走入误区:
一是急功近利。以片面的“功利”标准来进行职业规划。如为了暂时的功利,宁可抛弃自己所学的专业。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,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。
二是准备不足。实力准备不足:误认为看得见的准备(比如证书、成绩单)比看不见的素质重要,其实单位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;经验准备不足:误认为有一些社会实践的背景就可以帮助自己找工作。其实,经验的获取是需要一段时间反复进行的,个别时间的尝试不表示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。
三是期望值过高。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水平、能力没有客观的认识,造成职业定位不准确,导致期望值过高。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,从政、经商、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,伸手就可以出成果,而没有确立从基层做起、从基础做起,逐步积累经验,循序渐进,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。由于在职业规划时没有从实际出发,因此在执行规划时,会出现许多挫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