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习大大讲话滋润网络心田
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“四进四信”活动系列评论之九
当前,以微信、微博、微视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、表达意见、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。网络环境的即时性、开放性、平等性、自由性等特征和青年大学生丰富多元的思维方式,共同决定了高校共青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“进网络”,既要集中“喷灌”,更要持续“滴灌”,不能只求内容上的“乾坤挪移”和形式上的“表面风光”,更要充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的双重规律,以坚持不懈、久久为功的态度为青年学生的“网络田地”提供滋养。
在内容设计上既要“直奔主题”更要“引人入胜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立意高远、内涵丰富、语言生动,高校共青团应抓住讲话本身极富号召力、感染力、传播力的特点,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“中国梦”的主题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,以“勤学、修德、明辨、笃实”的“八字真经”为遵循,以“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”为目标,在大学生集中聚集、普遍使用的网络新媒体中鲜明、系统、全面地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。与此同时,高校共青团也应善于“二次加工”,站在大学生的思维视角和价值立场上,将涉及治国理政方方面面的重要讲话加以整理编辑,设置话题、创造观点、融入解读,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、好奇心和“兴奋点”,使其易于在网络空间传播,适于在手机屏幕阅读,便于在“朋友圈”中分享转载。
在方法运用上既要“大张旗鼓”更要“润物无声”。高校共青团应抓住青年大学生渴望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,勇于“造势”,结合开学、毕业、考试、就业等一系列关键时间节点相对集中地“推送”、分享富有指导意义的讲话篇章、段落,形成“刷屏”效应。同时更要善于“借势”。一是旗帜鲜明占据主流媒体阵地,成专题、成系列、成案例、成品牌地将讲话精神融入网络空间,让青年大学生在浏览信息学习中自觉。二是循循善诱策划网络话题,借助不同阶段网络舆论聚合而成的“大势”,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发言、讨论的明辨中自觉。三是匠心独运创作网络产品,以动漫、微电影等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,以文化触及灵魂、启蒙智慧、唤醒心灵,撬动起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活力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文化中自觉。
在队伍建设上既要“骨干茁壮”更要“全面开花”。高校共青团应发挥组织优势,通过整合资源、日常培训和工作谋划,着力培养一支精干高效、把握航向的“水手”。要发挥专家学者思想之“源”作用,推动专家学者使用新媒体,主动发声,把握方向,将讲话精神分层分类地转化为深刻而生动的解读,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深度认知。要发挥团干部、辅导员通达之“渠”作用,紧跟主流舆论导向,成为解读、讨论、分享讲话精神的“急先锋”,形成示范带动效应。要发挥意识形态斗争意见领袖奔腾之“流”作用,用青年大学生的立场、视角和话语不断传播鲜活的意见、观点,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舆论场。要发挥广大网络文明志愿者浩瀚之“海”作用,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为新推动,切实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大学生争当“自干五”,对讲话精神共同学习、解读、“点赞”、分享,自觉做到把“勤学”作为生活习惯、把“修德”作为自觉追求、把“明辨”作为人生智慧、把“笃实”作为人生信条,汇聚起强大的网络青春力量。
(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、北京科技大学团委书记 刘晓东)